我的模具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模具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

   2021-05-28 7400
导读

模具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应用广泛,被称为“工业之母”,其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产品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机械工业的技术升级将倒逼模具专业人

模具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应用广泛,被称为“工业之母”,其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产品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机械工业的技术升级将倒逼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引领型模具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对新业态下模具全产业链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一、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一)模具行业发展状况


从行业发展态势看,近5年来,我国模具行业呈现稳步发展。从模具市场、模具产业发展和模具进出口贸易看,中国模具已经完全融入世界模具产业链,且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模具消费量为2555亿元,约占世界模具消费的1/3,模具产值也占世界模具总产值的1/3。另据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模具出口额为60.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84%,占全球模具出口总量的1/4,出口遍及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模具进口额为21.4亿美元,占中国模具消费值不到5%。目前,我国出口模具的市场主要是美国、德国、中国香港、日本和墨西哥,占出口总额的42.07%;除此之外,印度、越南、泰国等也跻身我国模具出口贸易前十之列。可见,中国的模具进出口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高度的互补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初步的产能合作关系,已经开展的贸易互补和产能合作项目80%以上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模具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了制造业强有力的支撑。


从产业链看,模具成形已成为现代社会国计民生主导产品制造业中最主要的制造手段,如,汽车、电子电器、IT产品、包装品、建筑装饰材料等,其中,汽车、家电等行业产品90%以上零部件由模具制造。以汽车行业为例,一种车型的轿车共需要模具约4000套,价值达2~3亿元;单台需要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共需要模具约350套,价值约400万元。模具产业的发展急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链的协同,上游产业链推进模具设计与产品设计同步开发,建立模具与成形同步开发设计平台;下游产业链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推广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从行业发展重点看,中国模具当下要解决的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目前,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从模具产需情况看,中低档模具已供过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60%左右,很大一部分仍需依靠进口。在“中低档模具供大于求”和“大精优模具依赖进口”的现状下,国内模具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出有效调整,强化培养模具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模具人才的工艺管理能力、夯实模具人才的数字化设计及加工的能力。


从技术发展方向看,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下,模具行业投入较大,企业装备水平和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技术长足进步,模具行业呈现高精密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新型化、融合化发展趋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已经普及;热流道技术和多工位级进冲压技术已得到较好推广;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数字化技术已有一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已在一些重点骨干企业逐步实施。技术的进步,促使我国模具产品水平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向高端发展的趋向较为明显,一些模具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代表性的包括巨型模具、超精模具、长寿命模具、高速精密冲压模具、多功能复合模具、智能控制的复杂模具等。然而,目前,我国能生产高水平模具的企业在行业中还只占少数,模具行业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未来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模具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其中,精密、复杂、多功能模具(高端模具)的比例会大幅提高,与节能降耗、轻量化制造技术相适应的模具将是发展的重点。


从产业布局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模具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环渤海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按省、市来说,广东是模具第一大省,浙江次之,上海和江苏的模具工业也相当发达,安徽发展也很快;模具生产集聚地主要有深圳、宁波、台州、大连、十堰,以及苏锡常地区,青岛和胶东地区,珠江下游地区,成渝地区,京津冀(泊头、黄骅)地区,合肥和芜湖地区等;各地相继涌现出来的模具城、模具园区等,是模具集聚生产最为突出的地方,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园区(模具城)已有20个左右。汽车、家电模具占长三角整个模具市场的80%以上;珠三角地区模具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和出口总值均居全国第一位,五金模具加工设备数控化率及设备的性能、生产专业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模具加工工艺领先国内其他省市;环渤海地区、武汉—长沙地区的模具产品类型以汽车模具为主;成渝地区主要产品以车身覆盖件模具、铝合金板成形模具、超高强度板多工位级进模具、大型注塑模具、精密注塑模具等为主。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一是国内需求旺盛。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大国,汽车、家电、消费电子、塑料制品、机电装备和基础元器件产业、建材家居产业等模具大用户行业的转型升级将会为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我国高铁列车、轨道交通列车、医疗器械行业、商用飞机、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也为模具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二是未来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我国模具一直保持着高的性价比优势,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建立起了良好信誉,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模具贸易顺差扩大至34亿美元,出口市场增长性较好。三是模具行业将以集约型发展为主。随着科技发展,模具已升级成为高新技术产品,模具行业正逐渐走向以技术为依托、以设计为中心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管理的发展模式。


(二)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课题组结合行业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对150家代表性模具制造及应用企业进行了调研,覆盖了大、中、小微等各类型企业;其中,只做模具的企业占53.1%,既做模具又生产制件的企业占38.5%,其余8.4%是典型的模具用户企业。


1.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员从业岗位


目前,多数模具行业企业中技术技能型相关岗位主要包括模具的设计、加工、装配、维修、销售、检测、工艺管理、应用等;小微模具企业中由于技术与设备等因素存在部分岗位(如模具检测岗位)缺失;模具制造企业的模具岗位较为齐全,覆盖前序工作的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管理和销售及后序工作的装配、检测、维修等;模具产品生产类企业,对模具技术技能岗位人员的要求更高,主要设置的模具类岗位包括模具的使用、管理、维修、调试、成型工艺等。参与调研企业设置的模具相关岗位如图1所示。




2.模具行业技能人员从业规模和学历结构


参与调研的不同类型模具企业中,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四大岗位员工占比分别为11.8%、24%、56%、8.2%,模具相关岗位(如,设计、加工、装配、维修、销售、检测、工艺管理、应用等)从业人员在企业员工中占比为28.5%;从学历构成看,模具相关岗位从业人员中高职学生占比47.8%、中职占比28.85%、本科及以上占比23.5%,即中高职毕业生目前是模具相关岗位人员的主要来源。


3.未来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未来3~5年,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已经成为能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模具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也势必会影响不同学历层次模具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模具总产值已连续6年增长,2017年已达2000多亿元。2017年下半年以来模具产业增幅明显减缓,主要原因包括:传统汽车、电子、家电、IT等行业需求下降;新兴模具市场(如,商用飞机、医疗器械等)未达到预期增幅;行业竞争加剧,优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国际形势变化。依据调研结果并考虑转岗、转行、人才流动及部分技术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等因素,以及模具产业发展增速趋缓的发展趋势,基于参与调研企业数据及全国模具企业数据,并结合企业不同学历层次占比调研结果,对未来3年全国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可以发现,中职层次约占35%,高职层次约占45%,本科层次约占20%,见表1所示。




由于模具正在向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多数大中型模具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模具人才需求有所提升,多数小微企业对高职(大专)和中职(中专)层次的模具人才需求依然较大。


4.模具行业技术技能岗位能力素质新要求


(1)模具行业岗位新变化。目前,中、高职层次的模具专业毕业生更多从事一线工作,如,模具设计、加工、装调、销售等,并通过继续学习和工作经验积累,有机会向项目管理或工艺管理岗位迁移。随着产品设计和质量要求的增强以及数字化设计与加工水平的提升,前序阶段满足模具精密装配的比重加大,减少了模具后期装调与维修的工作量,促使部分企业削减了模具装调维修相关后序岗位。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生产精密模具的企业实施智能工厂建设,集成度更高的系统让模具设计师入行门槛降低。


调研结果表明,61.3%的企业因为模具业务扩展、产能提升等方面原因需要增加模具设计、模具加工等岗位;13.3%的模具企业考虑转型升级以提升模具产品的商业竞争力,通过工艺及流程创新降低成本,从而需要增加模具检测和工艺管理的岗位。此外,61.3%的企业计划未来通过产品的创新及加工精度提升,减少模具后工序作业量;受“设备换人提升效率”“人工成本高”的影响,CAE分析的成熟以及钳工经验的前移,企业对模具维修、应用等岗位的需求预测有所降低,更多依靠成熟的工艺分析和高精度的加工来替代手工作业。


(2)对能力素质新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技能,上手快,可塑性强,是模具企业的主干技术力量。但由于目前模具技术工作的强度较大、要求较高、待遇一般,导致模具专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对企业模具专业人才的能力及需求现状的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模具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主要包括模具基础知识、CAE/CAM、CAD/UG/PRO-E等设计软件应用、识图和制图、模具装配与维修、数控机床操作、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模具检测、3D打印等,其中,设计软件应用、数控编程、基础知识、识图和制图等能力是企业认为模具人才应该具备而目前不具备的专业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模具人才在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前景,如图2所示。




另外,企业对模具人才职业素质关注的重点包括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善于沟通、乐观积极、团队协作、良好习惯、身体素质等,如图3所示。




此外,参与调研企业认为目前模具专业学生考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较低,通常考证内容都源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有明显的脱节。基于模具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升的需求,企业较为认可的行业证书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师和模具工艺师;65%的企业认为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具人才会成为优先考虑目标;52.4%的企业会考虑持有行业能力水平认定证书的模具人才,27.3%的企业不看重证书。


二、职业院校模具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和历年增补专业,目前,职业院校设置的模具相关专业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数控技术、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应用等,其中,以高职开设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中职开设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模具行业的主要对应专业。


(一)职业院校模具类专业设置和布局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5—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点数量有所减少,由2015年383个减至2017年369个,减少3.66%。其中,东部区域减至165个,减少7.3%;中部区域减至158个,减少1.25%;西部区域增至46个,增长2.22%。从区域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点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占比为87.53%。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5—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点数量明显减少,由2015年698个减至2017年530个,减少24.1%。其中,东部区域减至205个,减少16.33%;中部区域减至260个,减少27.78%;西部区域减至65个,减少30.11%。从区域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看,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占比为87.74%。


(二)职业院校模具类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1.招生规模逐年下降


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受区域生源下降等因素影响,2015—2017年模具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2015年19647人,2016年15999人,2017年14526人,下降26.07%。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生数量为51956人。其中,东部区域模具专业在校生26722人,占比51.43%;中部区域模具专业在校生19520人,占比37.57%;西部区域模具专业在校生5714人,占比11%。


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受区域生源减少等因素影响,招生数由2015年31641人降至2017年22279人,下降29.59%。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在校生数量为70456人。其中,东部区域模具专业在校生27150人,占比38.53%;中部区域模具专业在校生37362人,占比53.03%;西部区域模具专业在校生5944人,占比8.44%。


2.就业形势平稳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5—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毕业生人数每年约5万余人,其中,2015年,高职模具专业毕业学生23161人(占比38.18%),中职模具专业毕业学生37502人(占比61.82%);2016年,高职模具专业毕业学生20988人(占比41.4%),中职模具专业毕业学生29705人(占比58.6%);2017年,高职模具专业毕业学生20575人(占比44.8%),中职模具专业毕业学生25355人(占比55.2%)。企业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平稳,在模具企业主要从事模具相关岗位,每年人数如图4,具体岗位包括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钳工、产品设计、品质检测、模具项目管理等岗位工作。




当前,模具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量较大,而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模具行业约90%的企业在模具制作过程中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模具的修配工作,人力依赖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二是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对从事较为辛苦的工作动力不足,岗位初期就业稳定性较差;三是模具技术与岗位的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不高。


三、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分析


(一)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


1.专业层次与定位基本符合行业目标岗位需求


全国各区域产业特点不同,各职业院校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也不尽相同。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试模与产品分析、品质检验以及模具项目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模具设计、制造、质量检测、项目管理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能够推进模具及相关技术的创新,能够自主创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模具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代表性企业与职业院校调研结果表明,未来3~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岗位和毕业生就业对口岗位基本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区域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模具设计、模具装配与维修、模具零件加工制造、模具调试与应用等专业岗位契合度高。参与调研的140所职业院校高职与中职模具人才培养面向岗位分别如图5、图6所示。




2.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基本匹配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目前,全国模具专业毕业生高职与中职总量约3.5万人/年,与模具行业总体需求规模基本匹配,各职业院校应适度保持和控制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中职模具专业呈现一定供过于求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并适度调整。未来3年模具专业人才企业需求与职业院校毕业生数量见表2所示。




3.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布局与模具产业布局存在区域性不平衡


全国范围内模具专业人才产业需求与院校培养的区域性匹配失衡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决定。目前,我国模具产业的5个主要集聚区产能占全国模具总产能的90%以上,3个大型集聚区中珠三角与环渤海区域以汽车与家电行业模具为主、长三角区域以机械五金模具为主,两个中等集聚区成都—重庆与武汉—长沙区域以汽摩模具为主。未来几年,我国职业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模具行业人才需求规模总体上基本匹配,但区域分布差异较为明显。2017年全国专业点分布与招生数据表明,各区域开设模具专业的职业院校数量与各区域专业招生数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不平衡,西部(高职专业点占比12.47%,招生占比11%;中职专业点占比12.26%,招生占比8.44%)占比远低于东部和中部。目前,模具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3个大型集聚区,以及武汉—长沙、成都—重庆2个中等集聚区,产能占全国的90%以上。从模具专业区域布点数和招生数量看,东部、中部专业布局和产业较为吻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吻合度不高。


(二)模具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匹配分析


1.专业就业方向与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高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端装备的发展,中国模具已由低劳动力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基础制造支撑产业,模具行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模具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模具产品品质及工程服务能力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模具技术的发展和模具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进一步对模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代表性职业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2015—2017年全国高、中职院校模具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约为92%、专业对口就业率约为89%,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模具制造企业、汽车、电器电子、医疗与生活用品生产企业的模具生产车间、产品成形车间,以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精密加工企业,主要就职于在模具设计、装配与维修、零件加工制造、模具调试与应用等专业岗位。在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布局的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毕业生专业就业方向与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高。


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参与调研的多数职业院校已开始探索培养模具智能制造转型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并尝试将柔性制造单元融入模具综合实训中,主要涉及模具智能制造数控编程、模具智能制造设计、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内容,如图7所示。




2.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与行业人才需求层次有偏差


目前,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建立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基于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在坚持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并衔接贯通的模具人才培养体系,中职模具专业教育以培养模具加工制造、装配维护的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模具专业教育则偏向于模具设计与调试、工艺与管理等方面的具有行业领域范围内纵深拓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进入创新驱动新发展阶段,模具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层次模具专业人才需求增多,模具产业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急需的适应模具优质制造、精益制造、高端制造的复合型高层次模具专业人才急缺,然而,目前大量职业院校对模具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仍定位于模具常规设计、普通加工机床操作、装配与维护等职业待遇不高的中低端岗位,造成这类岗位人才数量较多而稳定性较差。目前来看,已呈现中职层次模具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供小于求的趋势,这与高层次模具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形成明显反差。


3.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课程更新不能满足产业技术快速发展需要


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升级趋势,我国模具行业近几年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许多企业已应用了CAD/CAE/CAM一体化技术、三维设计技术、ERP和IM3等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虚拟仿真、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及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通过各种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逐年增加。先进模具技术、软件和新思想、新设备、新工艺等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端模具专业人才,但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材更新迟缓,明显滞后于模具行业发展。目前,模具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比如,设计软件应用、数控编程、模具基础知识、识图和制图能力等还较为欠缺,对模具行业先进技术的认知与学习滞后,限制了高端及复合型模具专业人才的成长。此外,职业院校中模具师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教学条件保障不足、有效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等问题仍普遍存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明显欠缺。


4.职业素质培养不足导致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


企业对职业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较为满意,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可塑性强,自身定位较明确,但由于模具行业工作技术性强且较为辛苦,从劳心劳力的模具设计人员到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维修等一线生产岗位,工作强度大且工作初期待遇一般,导致人们对其技术与岗位重要性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大学生初次入职半年内的离职率较高、流动性较大,学生一般在模具岗位工作1年后趋于稳定。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内容欠缺制造业行业文化,教学方法不到位,导致学生对模具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难以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再加上对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足及缺乏相应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稳定性和发展性欠佳。


四、职业院校模具类专业设置的政策建议及实施策略


(一)基于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特点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定位


随着模具行业向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制造数字化及精细化、加工高速化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基于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特点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定位势在必行。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一是加强对模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与监管力度。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划动态调控职业院校模具类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保证教育投入并适度向制造类专业倾斜,以税收优惠、现金补贴等灵活方式,支持和促进企业开展高层次模具技术技能人才在岗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拓宽和保障模具人才的成长通道,优劳优酬,解决高层次模具技术技能人才紧缺和区域性差异的问题,稳定模具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将地方模具产业相关数据定期向区域内职业院校进行通报或组织开展研讨,引导职业院校基于区域模具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促进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模具行业特色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完善模具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发展要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倡导育训融合、书证融通的育人模式。职业院校要着力构建与完善模具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根据模具相关企业岗位需求,以及该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做好行业企业调研,切实以企业需求为标杆,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岗位面向和专业水平培养目标,构建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模具专业人才。二是构建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的模具人才培养体系,适度加大“3+2”对口升学力度,缓解中职模具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压力。三是着重加强学生设计、分析软件、识图与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在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信念与职业行为习惯教育并贯穿整个培养周期,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即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模具技术工作的苦、累、难,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精神。五是通过开展毕业生职业倾向性调查,对志向从事模具专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优先对口就业推荐,提升毕业生就业稳定性。


(三)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改革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改革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是保障人才核心职业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职业院校未来在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一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优势,如使用VR/AR/MR等虚拟仿真技术、教育部主导开发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有更大的受众面,旨在保障和提升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内容突破单一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学生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企业优秀从业者的培训讲座、跨专业教师的联合创新授课,进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三是对接或引入以模具行业为主导制订的第三方模具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引入行业企业严格进行第三方考核认定,确保评价认证的真实性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及认可度,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四是通过组建或参与跨地区跨行业的模具专业与产业联盟,发挥模具产业技术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共建独具特色的模具专业人才评价机构,多措并举推进模具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提升职业院校模具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人才知识技能水平。


(四)加强高技能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整体来看,目前,模具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较为普遍。建议职业院校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切实开展对模具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力度,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以尽快形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专业教师队伍。二是实施院校加企业的“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结构优化、校企互聘”的专业教学团队,弥补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实践技能不足的短板,同时促进院校与行业发展的接轨。三是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模具专任教师获取模具专业技能资格认证,改善教学效果。


(五)加强行业指导作用,深化校企合作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模具职业教育,促进模具行业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最终达到校企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一是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模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提升行业指导能力,在专业设置评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切实提高产教融合实效。二是基于正在构建的1+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模具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与技能,引入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切实可行并被行业企业广泛认可的模块化、个性化专业能力评价标准,推进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三是适度改变目前单纯或主要以课业成绩作为职业素养评价依据的现状,依托地方模具行业组织,引入行业认可的职业素养培养与考核机制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依据模具专业特点加强专业人才职业规划教育,明确中职、高职模具岗位人才发展通道,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wdmjw.cn/news/show-1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021186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