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模具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设计师收藏7000个古代模具,要掀起一场中式点心复兴

   2021-09-13 9050
导读

于进江第一次觉得点心捧在手里完全不忍心吃掉,是在日本逛和果子店时。作为一名新锐设计师,他对事物的外观和色彩有天生的敏感。那天逛商场,他专门去看了深受中国游客喜爱的和果子。商场里整整一层全是各种造型精美

于进江第一次觉得点心捧在手里完全不忍心吃掉,是在日本逛和果子店时。

作为一名新锐设计师,他对事物的外观和色彩有天生的敏感。那天逛商场,他专门去看了深受中国游客喜爱的和果子。商场里整整一层全是各种造型精美、做工别致的和果子,让人目不暇接。

于进江1975年出生于河南周口,从小吃着街边小摊上卖的馓子、江米条、蜜三刀等传统河南点心长大。不管做工还是造型,它们都和黄土地的农民一样粗犷朴实。与眼前这些价格不菲、论个卖的日本点心相比,“差距简直就是科幻小说《北京折叠》中的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

“都说中国点心没日本做得好,但和果子又起源于遣唐使传回去的‘唐果子’。那中国古代的点心究竟是什么样呢?”看着中国游客在柜台前排起长队,于进江突然冒出这样的疑问。

此后,他开始有意收集古代点心模具。随着唐代、明代、清代、民国的模具越攒越多,他也就此闯入“一座中国古代点心文化大宝库”。尤其是解读出模具上凿刻的图案和纹饰背后的含义时,会有种与古人心有灵犀的愉悦。迄今为止,于进江一共收藏了7000多个形状不同的点心模具,他也仿佛和7000多位古人进行了对话。

于进江把模具背后的故事和对它们的文化解读写了出来,就有了新书《小点心大文化》。

不被重视的点心模具收藏

于进江有收藏习惯,小时候爱收集钱币,到北京后对石刻感兴趣,又收集了上千个石狮子。5年前从日本回来后,借着在国内旅行和出差的机会,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去古玩城或周边古镇、乡村寻找中式点心模具。

从资金投入来说,点心模具的收藏成本并不高。刚开始,几十元或者几百元就能买到一个模具。这几年市场价格有所上涨,但一套精品模具顶多也就是一万多元,与动辄上百万、千万的字画、金石收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收藏市场,中式点心模具的地位很尴尬,很多人认为就是农民家的东西,登不上大雅之堂,很少有人关心它。”

于进江就有过主人得知他的爱好后主动找出点心模具的经历。有一年,他去晋南旅游时到了一个村子,和大多数中国乡村一样,那个村庄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小孩。一位老太太找出来的月饼模具是夫家从清代传下来的,上面刻有玉兔和嫦娥,还有三角形的广寒宫和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当时他就觉得图画很别致,有现代插画的感觉。“家里没人再吃这个东西(手工月饼)了,你们要拿走就拿走吧。”递过模具时,老太太有些无奈又惋惜。

作为“镇馆之宝”的唐代陶瓷月饼,也是他在西安碑林附近一个古玩小店无意发现的,当时它就和破损的陶罐堆放在一起。店主说,东西是咸阳农民挖出来的,原本放在陶罐里,后来陶罐被丢弃,看到这块圆形的东西形态比较奇特,就留下了。

关于唐代点心,诗文都有记录,但流传下来的实物不多。1972年,新疆吐鲁番出土过唐代点心。不过于进江说,新疆出土的点心主要是普通人在生活、旅途中食用,做工很粗糙,外观与现代点心相差无几。而这块陶瓷月饼不一样,上面环绕着唐代流行的西域连珠纹,里面嵌着连理枝,造型精美华丽,反映出大唐文化的包容性。

“我当时非常激动。”于进江想起中国古人有视死如生的传统,《唐会典》里有记载,皇帝会把食物赏赐给贵族和大臣。他大胆推测,这块陶瓷月饼很可能是当时难得一见的皇家点心,主人生前必定为获此殊荣而备感荣耀,去世后家人便把月饼做成陶瓷模型用作陪葬。这个唐代陶瓷月饼,店主开价只要1000多元。于进江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赶紧付钱走人,生怕店家反悔。

多年来,在大陆不被重视的中式点心模具,却一直有台湾的藏家在悉心收藏。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和韩国,不时也有藏家来淘宝。于进江收藏的点心模具中,最贵的一套就是在潮州从日韩藏家那里“抢”来的。

这个模具有40多厘米宽,是非常罕见的清代早期制作的大模具,上面有四层图案,每一层都分别精心雕刻有寓意文武双全、琴棋书画、子孙昌盛等内容的图案,是难得一见的精品。第一次去时主人还不肯卖,试图在同样看中模具的日本和韩国藏家那里要个好价钱。于进江和对方磨了好几次,最后才以一万多元的高价买下。

这些年,去的地方越多,于进江认识的古玩店家、收藏者也越多。后来他建了微信群,里面活跃着全国各地上千名古玩界的人。正是通过他们,最终收集到来自四川、云南、陕西、河北、江苏、浙江、福建、西藏、甘肃等地的7000多套式样各异的点心模具。

点心刻字中看出时代变迁

于进江没想到自己会扎得这么深。不管是儿时关于周口当地上好点心“顾家馍馍”的记忆,还是后来在中国大街小巷看到的中式糕点,整体印象都是造型比较简单,形状以“团团圆圆”为主,上面缀有花边或者印些图案。他一度认为,中式点心模具主题无外乎就是“福”和“寿”。看了7000多块模具后,他才发现此前对传统中式点心可谓一无所知。

相传,“点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当时有位大将军看到将士在沙场英勇血战,十分感动,就下令烘制民间美味糕点送到前线犒劳,以表“点点心意”,此后“点心”一词就流传开来,一直传承至今。“可以说,中国点心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和吃饱没有关系。”

正因为点心代表祝福,赠送者的心意就会在外观或图案上得到体现。于进江有一对清代河南唐河县制作的点心模具,是一份陪嫁礼物,图案分别是一只漆金立体兔子和猴子。模具造型富丽堂皇,几乎没有使用过,看得出女主人对这套嫁妆的爱惜。

店主告诉于进江,从前,当地在孩子成人时会做这种模型的点心,意思是今后会像兔子一样聪慧、猴子一样活泼。从唐河县这户人家为女儿添置的这套嫁妆上,就能看出他们对女儿婚后生活顺利、美满的祝福。

与别的国家相比,中式点心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中国人喜欢在上面刻字,直抒胸臆。通过对糕点上文字的解读,也会发现里面折射出来的时代背景。

一般来说,传统的刻字有“百子千孙”“福寿康宁”“福禄双全”等,近代以后内容更加丰富。于进江有块月饼模具上刻有“抗战胜利”四个字,并有模具制作者的名字。通过刻下名字这个细节,就能看出抗战胜利时的喜悦。“收集到这块月饼模型时我也特别感动。一个普通不过的中国人,用这样的方法刻下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

还有一对来自山西的连体石榴喜饼点心模具,上面分别刻有“自力”和“更生”,具有鲜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色。石榴喜饼在中国传统中寓意多子多福、好事成双,再加上“自力更生”,无疑是希望新人能在饥馑匮乏的年代努力劳动、丰衣足食。

对比之下,现在很多中国人逢年过节送礼时,都喜欢捎上一盒蝴蝶酥或曲奇饼干,但对方并不知道这些西式点心背后送礼者的心意。“中式糕点就不同,通过不同的刻字和纹饰,可以让这些材料原本比较接近的点心出现在不同场合,食物更具有仪式感,这也是中式糕点里很有文化智慧的地方。”

复制日渐消失的中式点心

2017年国庆,于进江精选了100多个点心模具,在北京798艺术区做了个展览。他还从中式点心模具中常见的葫芦形象汲取灵感,重新设计了一个卡通呆萌版“福禄娃”放到展览现场。整个展览由“福禄娃”作为指引,带领观众欣赏古老模具。这也是国内设计师第一次以当代艺术手法,重新解读中国古代传统点心模具。

就像当初他在日本被和果子吸引一样,很多观众也在点心模具前流连忘返,“看了展览才发现,原来古人吃的东西造型那么丰富多彩,生活也非常雅致”。“可能我们的文化出现过断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又以抓经济为主,很多传统生活方式就消失了,大家都陌生了。”展览结束后,于进江有了出书的念头,希望自己的收藏能让更多人看到,感受中式点心的传统之美。

这些年在收藏点心模具过程中,除了目睹模具本身不被重视,在很多农村都被当柴火付之一炬外,于进江还发现,会做中式点心的手艺人也在不断消失,直接结果就是终有一天,传统制作技艺会消失在历史迷雾中。他不禁想,既然已经有了7000多个“古代设计师”给自己提供灵感来源,何不尝试着复原一下传统中式点心呢?

写作《小点心 大文化》的过程中,于进江转向中式点心设计。他用那块唐代模型及一块清代模具,复制出月饼图案。为了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在复制清代月饼图案时加入了再创作。

于进江分析过,传统中式点心的生存空间逐渐被西式点心挤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几乎一成不变的味道让人失去了食欲。在点心行业,渐渐有了共识:利用传统食材配料,重新进行低糖、低油的制作,才能让中式点心新生。

“文化的回归一定要回溯到能够掌握这门技艺。”于进江强调。他专门研究过日本和果子怎样在现代社会重新适应和发展,很多店家都开辟了专门针对年轻人的点心制作课程,让年轻人在参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既学习了传统文化,又纾解了都市生活的压力。“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式点心和背后的生活方式,相信未来他们也会愿意加入这种新体验。”

于进江说,每当摩挲着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式点心模具,就感到有种使命感。他的期盼是,在积极推动下,有朝一日中式点心能像日本和果子、丹麦曲奇一样走向世界。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wdmjw.cn/news/show-38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02118614@qq.com。